使用Microsoft Hyper-V Server 2016作为HPE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10的主系统——流水账篇

去年年底近圣诞节的时候,看CU上Gen 10的价格不错,就买了一台。

一路到手已经快过年了,陆陆续续折腾到现在,想起来写点东西做点贡献,因为这方面的中文资料实在比较匮乏。

需求

小小的机器,4个3.5寸盘位,8G DDR4 ECC内存,AMD带集显的高效服务器U,低功耗,低噪音。就等内存降价后扩容了。

对我来说是一台完美的家用服务器。

硬件安装

到手后装了4块硬盘,其中3块3.5寸仓库盘,1块SSD系统盘128G。

对了,安装SSD有个小坑,需要自己准备一条小4PIN公转SATA的电源线。

其他没啥要动的,自己创意一下SSD的摆放位置就好。

操作系统

单说纯虚拟化,作为Gen 10的主操作系统,我纠结了挺久。网上一般两种主流:ESXi(vSphere Hypervisor)和Hyper-V Server。

ESXi之前没用过,用VMware时感觉资源占用率比较高,而且网上看可能会有驱动兼容性的问题,最终我就选择了Hyper-V。

Hyper-V安装很简单,就不说了,装完后设置一下网络防火墙开启远程连接就能断开显示器玩了(Gen 10没了iLO的缺憾)。

Hyper-V管理器

设置Hyper-V远程管理有个小插曲。

按网上教程指导(微软官方),我的Hyper-V管理器(另一台电脑Windows 10中的)始终看不到远程服务器(Gen 10)信息,然后在网上又找了一圈,发现是网络安全的问题。

有两个解决方案:

一是需要加入域。为了一台主机建个域,有点浪费,有点繁琐。

二是使用WORKGROUP工作组,局域网中保证登陆用户的用户名密码相同。这个比较简单,还能少记一个密码:)

问题至此解决,Hyper-V管理器可以正常管理Gen 10中的虚拟机了。

Hyper-V中的虚拟机

然后是装虚拟机,目前规划了3个:

第一个,自然是NAS系统,仓库盘直通过去使用。

第二个,数据应用服务系统,考虑到资源消耗情况,以及后续其他应用的需要,装的是Arch Linux。

第三个,Windows系统,偶尔开启使用一下。

规划好之后,通过Hyper-V管理器,可以进行虚拟机的安装和管理。注意设置好虚拟机代数/UEFI等内容。没什么大问题。

还有一个注意点就是设置好虚拟机自动启动操作和自动停止操作里的内容,非常实用。

AMD集显的驱动

装完Windows系统后想看看显卡性能,就装了一下AMD的显卡驱动。

AMD官网下载,服务器版本AMD_Chipset_Graphic_Driver_for_WS2016,安装的时候还有GUI,点点鼠标就完事了。

装完以后Hyper-V管理器里可以在”物理GPU”栏里看到对应的显卡信息,我的是Gen 10丐版,GPU显示为”AMD Radeon R5 Graphics”。

然后增强会话模式里也可以设置了。

简单测试了一下,远程桌面过去播放720P很流畅,1080P比较卡。不知道是U的问题还是软件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了。反正也没啥实际应用场景。等以后有HTPC需求的适合再研究。

双网卡共享上网

Gen 10自带双千兆网卡,性能强悍,不用浪费。

我的台式机和Gen 10放在一起,原来还有个WD My Cloud,需要额外加个交换设备来共享网络。现在My Cloud退役,只剩Gen 10和台式机需要接网线。那么Gen 10自然是直接接上房间的网口,千兆交换到主路由器;台式机通过Gen 10的第二个网口共享上网即可。

为了使NAS系统的网络性能最优,采用的方案是将第二个网口直通给Arch Linux,通过Arch Linux分享网络。

本来是想用网桥的,折腾半天没成功。

时间就是金钱,换NAT方案。

直接看Arch Linux官方文档就搞定了,主要就是配置iptables,注意设置好自动启动,参考官方文档

外接UPS

前两年买的UPS,正好用上。型号是APC BK650-CH。UPS的USB数据线接上Gen 10好像自动就装上驱动了,应该是Hyper-V Server的一大优势吧。

使用Windows自带的驱动时,UPS会被识别为一块电池,类似笔记本的模式。当外部交流电断开,UPS工作会给出信号,Windows(Hyper-V Server)进入电池工作模式(直流供电)。

因此设置好电源计划即可实现断电自动关机。

PowerShell中用get-wmiobject win32_battery可以看到UPS的详细信息。使用下面两行命令分别设置关键级别电池水平(40%)和对应的操作(关机),电源方案GUID用powercfg /L可以查到。

powercfg /setdcvalueindex 电源方案GUID sub_battery batlevelcrit 40

powercfg /setdcvalueindex 电源方案GUID sub_battery batactioncrit 3

微软社区的帖子里还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安装APC商业版的软件,要小折腾一下,因为core系统没有gui无法直接装;还有一种是写脚本,VB/PS脚本都有,也是折腾。

鉴于Hyper-V Server的新版本功能比较完善,关机可以自动保存虚拟机的状态,那么用系统自带的功能就够了。

 

WD My Cloud折腾备忘录

本来是2015年初写的备忘性质的文章,因为有个别内容还有待完善,一直处于草稿状态。

现在已过去3年多,而且我的WD My Cloud也正式退役,HP的Gen 10取而代之。想起来之前这篇文章可能还有些用,就这样发了吧。

内容中应该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但应该有待改进的,时间太久远记不清了。

 

首先是准备条件:

WD My Cloud 一台,升级到V4的最新固件,当前版本v04.01.03-421。

注意拷贝时不要复制双引号。

然后是装两个软件:

一、Transmission

版本:2.84

方法:

1,用root用户SSH登录到主机

2,打开网页:”http://nazar.bagus.org/wdmycloud”

3,复制网页中的”export NAZAR78_USER=user;”和”export NAZAR78_PASS=pass;”分别运行

4,运行”curl nazar.bagus.org/installer.fcgi?transmission_2.84-1|sh;”

5,一路敲”Y”,等待安装成功。

6,”~/.config# transmission-stop”停止服务

7,”~/.config/transmission-daemon# vi settings.json”按需修改配置文件。注意用”Delete”删除字符,”i”插入字符,”Esc”跳出插入模式,插入模式下其他键千万别按。修改好了保存退出。

8,”/usr/local/bin# ./transmission-daemon”启动服务

参考:http://community.wd.com/t5/WD-My-Cloud/APP-Transmission-v2-84-for-firmware-V4-12-2014/td-p/770207

二、aria2

1,用root用户SSH登录到主机

2,运行”vi /etc/apt/sources.list”编辑源列表,注释所有其他的源,添加”deb http://www.mobibrw.com/deb/wdmycloud/4.0/wheezy wheezy main”

3,运行”sudo aptget update”更新

4,运行”sudo apt-get install aria2″安装aria2

5,root目录下创建”aria2″文件夹,进入后运行”touch aria2.session”

6,上传”aria2.conf”配置文件至刚刚新建的文件夹”/root/aria2″

7,运行”aria2c –conf-path=/root/aria2/aria2.conf -D”即可启动

8,运行”vi /etc/init.d/rc.local”,添加一行”/usr/bin/aria2c –conf-path=/root/aria2/aria2.conf -D”,即可实现开机后自动启动

9,网页控制,如”webui-aria2-master”:上传至Web根目录”/var/www/htdocs/”即可

参考:”http://www.mobibrw.com/?p=1636″

[设备]音特美(Etymotic)ER6i Isolator In-Ear Earphones入耳耳机

这个耳机是我出手最快的一件电子产品。从初次看到这个名字到戴入耳中使用,只过了不到24小时。
原来用的是MX500RC和E0931。自从去年MX500坏了一个右耳的,就一直用延长线+931在听。今年延长线也挂了,只能偶尔用931凑合一下。
前几天晚上,心血来潮想买个耳机,就上网查了一下,感觉ER6很对我的胃口,就准备第二天下手买了。联系了本地的一个taobao商家,说是ER6停产了,只有ER6i。6i就6i吧,虽然有所差别,但也不是很大,也省下了以后买耳放的钱。
上午拍下,中午去拿货,下午就听上了。参数什么的就不贴了,去官网看吧:http://www.etymotic.com/ephp/er6i.aspx
第一次买这么贵的耳机,也是第一个入耳耳机。两个耳塞入耳,再接上我的T43,随便放了几首mp3,效果平平阿,再换APE,还是一样。难道是我的T43不行?顿时感觉花那么多钱亏了,还不如重新买个MX500呢。
晚上回家,不甘心,上网看看其他人的评论,说不定可以找到些什么。果然,这个耳机的焦点问题在它的三节套上,也就是他独特的耳套。看讨论的结果,就是说这个三节套需要很好的戴入耳中,才能感受到ER6i的效果。还有戴入越深,效果越好的结论
我就又研究了一遍说明书,上面有戴耳机的指导方法。终于,在戴了N次以后,已经感觉基本戴到位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如果佩戴正确,就像用手指塞住耳朵的感觉一样,与外界进行了“隔音”。这时把耳机接上音源,现在用的是NE-20了,CD是王菲的《天空》。立马被王菲的声音征服了。。。天空清澈透亮,第一次听出这种效果!心中是无比激动啊。
第二天,在家戴上耳机,注意,是在家!一个非常安静的环境中,调好舒适的音量,出门上班。别的不多说了,就说在我们闹市区新街口,人暴露在嘈杂的十字路口,虽然音量一格也没变,但是,耳中音乐的声音也没变,依旧清晰异常,完全听不见路口的吵闹。当然,我说的稍稍夸张一些,汽车鸣笛的声音还是能听见的,但是音量同平时相比,低了很多很多。路口的噪音基本上过滤了80%,剩下的20%也被大大降低了音量,而这一切全都归功于这个神奇的耳塞。
此刻我心中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终于买对了一款耳机!
对这个耳机的音质方面就不做什么评价了,上网查查都有。不过这几天用下来,对佩戴耳机有了一些心得,分享给刚买耳机的新手吧。其实熟练了以后佩戴很简单,首先,用异侧的手绕过后脑,揪住这一侧耳朵后方偏上的地方;然后,往后拽吧,别拽疼了,毕竟是自己的耳朵;接着,用同侧的手捏住耳塞,以垂直的方向向耳朵里送;最后,用拇指推一下耳塞后盖,方向是冲着自己的鼻子,下手要轻,当耳朵感觉被堵住的时候,把异侧的手松开,拇指丢掉,这就戴好了。再用同样的办法戴另一侧,如果佩戴成功,就会有我上面说的那种感觉了。至于网上说的三节全入的境界,目前还没达到,感觉也没什么必要,现在已经很满足了。
最后上图一张

[设备]HANNSG瀚视奇 HG281D 28寸液晶显示器

27.5英寸面板。1920*1200分辨率。HDMI接口。立体声输入输出。3年质保。1999的价格。
今日购入一台。
很大的一个箱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搬回了家。
拆开箱子,先看配件,线材很齐全,VGA线、色差线-VGA线、DVI-HDMI线、双头3.5MM立体声线、甚至立体声转莲花头的线都有。这样一来,可以直接连接显示器的方式就很多了:VGA、DVI、HDMI、色差YCbCr,以及与他们同步的音频。
除了线材就是一本很小的操作指南小册子,还有一张光盘大概是文档和驱动。
接着把底座拿出来,还附带了螺丝以及上螺丝用的6角小扳手
装完底座就可以开机了,首先接的是电视机,用色差转VGA输入,画面是16:10的,被明显拉伸。进入OSD菜单调节,可以设置是否拉伸屏幕。设置完成后,画面恢复成4:3显示。
一台廉价液晶电视机诞生了
再接上笔记本看看高清支持的如何。目前手头只有笔记本一台,带VGA输出,先用这个凑合了。接上VGA连线,笔记本立刻识别出来。切换到扩展屏幕显示,主屏笔记本,扩展屏HG281D,分辨率上到最高1920*1200,屏幕一闪,完美的高清画面就出来了。
一台廉价FULL HD液晶电视机诞生了
测试到此告一段落,已经达到了购机的初衷。
等以后有空的时候再把Xbox360和PS3带来测测高清色差和HDMI

[设备]Apple G5蓝牙无线键盘

入手苹果的G5蓝牙键盘.
外观是全白+透明设计,沿袭G4的风格.键盘灯只有一个Caps Lock的,没有小键盘的灯,比较不爽.
手感和G4差不多,略感柔软.
装上4节AA电池,打开电源开关,准备配对.T43很快就搜索到蓝牙设备Apple Wireless Keyboard.下一步,输入pin码,选自动选择.然后在苹果键盘上输入屏幕上提示的数字,再敲一下回车键.OK,匹配成功.Apple G5蓝牙无线键盘正式加入我的电子设备大家庭^^
最后借个图片show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