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Microsoft Hyper-V Server 2016作为HPE ProLiant MicroServer Gen10的主系统——流水账篇

去年年底近圣诞节的时候,看CU上Gen 10的价格不错,就买了一台。

一路到手已经快过年了,陆陆续续折腾到现在,想起来写点东西做点贡献,因为这方面的中文资料实在比较匮乏。

需求

小小的机器,4个3.5寸盘位,8G DDR4 ECC内存,AMD带集显的高效服务器U,低功耗,低噪音。就等内存降价后扩容了。

对我来说是一台完美的家用服务器。

硬件安装

到手后装了4块硬盘,其中3块3.5寸仓库盘,1块SSD系统盘128G。

对了,安装SSD有个小坑,需要自己准备一条小4PIN公转SATA的电源线。

其他没啥要动的,自己创意一下SSD的摆放位置就好。

操作系统

单说纯虚拟化,作为Gen 10的主操作系统,我纠结了挺久。网上一般两种主流:ESXi(vSphere Hypervisor)和Hyper-V Server。

ESXi之前没用过,用VMware时感觉资源占用率比较高,而且网上看可能会有驱动兼容性的问题,最终我就选择了Hyper-V。

Hyper-V安装很简单,就不说了,装完后设置一下网络防火墙开启远程连接就能断开显示器玩了(Gen 10没了iLO的缺憾)。

Hyper-V管理器

设置Hyper-V远程管理有个小插曲。

按网上教程指导(微软官方),我的Hyper-V管理器(另一台电脑Windows 10中的)始终看不到远程服务器(Gen 10)信息,然后在网上又找了一圈,发现是网络安全的问题。

有两个解决方案:

一是需要加入域。为了一台主机建个域,有点浪费,有点繁琐。

二是使用WORKGROUP工作组,局域网中保证登陆用户的用户名密码相同。这个比较简单,还能少记一个密码:)

问题至此解决,Hyper-V管理器可以正常管理Gen 10中的虚拟机了。

Hyper-V中的虚拟机

然后是装虚拟机,目前规划了3个:

第一个,自然是NAS系统,仓库盘直通过去使用。

第二个,数据应用服务系统,考虑到资源消耗情况,以及后续其他应用的需要,装的是Arch Linux。

第三个,Windows系统,偶尔开启使用一下。

规划好之后,通过Hyper-V管理器,可以进行虚拟机的安装和管理。注意设置好虚拟机代数/UEFI等内容。没什么大问题。

还有一个注意点就是设置好虚拟机自动启动操作和自动停止操作里的内容,非常实用。

AMD集显的驱动

装完Windows系统后想看看显卡性能,就装了一下AMD的显卡驱动。

AMD官网下载,服务器版本AMD_Chipset_Graphic_Driver_for_WS2016,安装的时候还有GUI,点点鼠标就完事了。

装完以后Hyper-V管理器里可以在”物理GPU”栏里看到对应的显卡信息,我的是Gen 10丐版,GPU显示为”AMD Radeon R5 Graphics”。

然后增强会话模式里也可以设置了。

简单测试了一下,远程桌面过去播放720P很流畅,1080P比较卡。不知道是U的问题还是软件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了。反正也没啥实际应用场景。等以后有HTPC需求的适合再研究。

双网卡共享上网

Gen 10自带双千兆网卡,性能强悍,不用浪费。

我的台式机和Gen 10放在一起,原来还有个WD My Cloud,需要额外加个交换设备来共享网络。现在My Cloud退役,只剩Gen 10和台式机需要接网线。那么Gen 10自然是直接接上房间的网口,千兆交换到主路由器;台式机通过Gen 10的第二个网口共享上网即可。

为了使NAS系统的网络性能最优,采用的方案是将第二个网口直通给Arch Linux,通过Arch Linux分享网络。

本来是想用网桥的,折腾半天没成功。

时间就是金钱,换NAT方案。

直接看Arch Linux官方文档就搞定了,主要就是配置iptables,注意设置好自动启动,参考官方文档

外接UPS

前两年买的UPS,正好用上。型号是APC BK650-CH。UPS的USB数据线接上Gen 10好像自动就装上驱动了,应该是Hyper-V Server的一大优势吧。

使用Windows自带的驱动时,UPS会被识别为一块电池,类似笔记本的模式。当外部交流电断开,UPS工作会给出信号,Windows(Hyper-V Server)进入电池工作模式(直流供电)。

因此设置好电源计划即可实现断电自动关机。

PowerShell中用get-wmiobject win32_battery可以看到UPS的详细信息。使用下面两行命令分别设置关键级别电池水平(40%)和对应的操作(关机),电源方案GUID用powercfg /L可以查到。

powercfg /setdcvalueindex 电源方案GUID sub_battery batlevelcrit 40

powercfg /setdcvalueindex 电源方案GUID sub_battery batactioncrit 3

微软社区的帖子里还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安装APC商业版的软件,要小折腾一下,因为core系统没有gui无法直接装;还有一种是写脚本,VB/PS脚本都有,也是折腾。

鉴于Hyper-V Server的新版本功能比较完善,关机可以自动保存虚拟机的状态,那么用系统自带的功能就够了。

 

WD My Cloud折腾备忘录

本来是2015年初写的备忘性质的文章,因为有个别内容还有待完善,一直处于草稿状态。

现在已过去3年多,而且我的WD My Cloud也正式退役,HP的Gen 10取而代之。想起来之前这篇文章可能还有些用,就这样发了吧。

内容中应该没有什么错误的地方,但应该有待改进的,时间太久远记不清了。

 

首先是准备条件:

WD My Cloud 一台,升级到V4的最新固件,当前版本v04.01.03-421。

注意拷贝时不要复制双引号。

然后是装两个软件:

一、Transmission

版本:2.84

方法:

1,用root用户SSH登录到主机

2,打开网页:”http://nazar.bagus.org/wdmycloud”

3,复制网页中的”export NAZAR78_USER=user;”和”export NAZAR78_PASS=pass;”分别运行

4,运行”curl nazar.bagus.org/installer.fcgi?transmission_2.84-1|sh;”

5,一路敲”Y”,等待安装成功。

6,”~/.config# transmission-stop”停止服务

7,”~/.config/transmission-daemon# vi settings.json”按需修改配置文件。注意用”Delete”删除字符,”i”插入字符,”Esc”跳出插入模式,插入模式下其他键千万别按。修改好了保存退出。

8,”/usr/local/bin# ./transmission-daemon”启动服务

参考:http://community.wd.com/t5/WD-My-Cloud/APP-Transmission-v2-84-for-firmware-V4-12-2014/td-p/770207

二、aria2

1,用root用户SSH登录到主机

2,运行”vi /etc/apt/sources.list”编辑源列表,注释所有其他的源,添加”deb http://www.mobibrw.com/deb/wdmycloud/4.0/wheezy wheezy main”

3,运行”sudo aptget update”更新

4,运行”sudo apt-get install aria2″安装aria2

5,root目录下创建”aria2″文件夹,进入后运行”touch aria2.session”

6,上传”aria2.conf”配置文件至刚刚新建的文件夹”/root/aria2″

7,运行”aria2c –conf-path=/root/aria2/aria2.conf -D”即可启动

8,运行”vi /etc/init.d/rc.local”,添加一行”/usr/bin/aria2c –conf-path=/root/aria2/aria2.conf -D”,即可实现开机后自动启动

9,网页控制,如”webui-aria2-master”:上传至Web根目录”/var/www/htdocs/”即可

参考:”http://www.mobibrw.com/?p=1636″

Windows 10 禁止驱动自动更新

Win 10 (专业版) 版本为10586,已安装1511更新。设置之前可以先通过”设备管理器”选择回滚驱动程序。保持当前驱动程序正确的情况下再进行以下 设置:

打开组策略管理(Win+R,运行gpedit.msc),本地计算机策略–>计算机配置–>管理模板–>系统–>设备安装–>设备安装限制。

打开”阻止安装与下列任何设备ID相匹配的设备”。

选择”已启用”,在选项中点击”显示…”,并输入相应设备的硬件ID,设备的硬件ID具体如何获取下面会接着说。”也适用于匹配已安装的设备”不要勾选。然后点”应用”或”确认”就可以了。

最后可以重启一下电脑。

硬件ID的获取方法:

打开”设备管理器”,找到相应的设备,并双击显示属性,打开”详细信息”标签页,”属性”下拉选择”硬件 Id”,然后在”值”栏中就会显示这个设备的”硬件 Id”了,可能会有多个,可以都填入上面的策略设置中。

妈妈再打我一次生成器

学习HTML 5,顺手写了个小程序,用canvas动态绘制文字,为妈妈再打我一次生成文字并展示。

戳我—–>   http://mom.mlucas.ml   <—–戳我

欢迎来玩 😀

PS:附各浏览器对图片下载功能的兼容性测试:

Windows & Mac OS & Unix & Linux & …

Chrome v31,Opera v18,Firefox v23 完美支持

Safari v5,下载文件无名称

IE v11,下载功能不支持,需要右击图片另存为

Phone & Pad & …

iOS 7 可以下载,但系统无法识别文件类型,造成文件不好打开。建议点击图片保存。

Android 4.1.1 可以下载,但一直下载未完成,不知什么原因。建议点击图片保存。

WP & RT谁帮忙测下?

主流国产大网盘测试——115/百度/360/腾讯

8月29日更新,增加腾讯微云

粗略测试一下,包括功能和速度

测试条件:

Win7 64bit

Chrome版本 28.0.1500.95 m

电信10M Lan

基于各大网盘网页版无控件绿色环境进行测试

网盘产品选定115,百度和360。

115作为老牌产品实力雄厚;

百度1元1T,难得让我为此掏钱;

360免费1T,更为牛气。

腾讯也加入战圈,放出10T空间,霸气侧漏。

其他,像金山100G,相比之下空间就太小了;

华为网盘,广告说是无限,其实玩了个文字游戏,进去一看只有5G,很不厚道;

rayfile、网易等等没时间搞了,最近也没啥新噱头。

废话结束,进入正题内容:

1,离线下载:

115支持https,百度和360都不能识别。

115和百度可以离线BT。

115、百度和360均可离线HTTP和FTP。

腾讯根本不支持离线下载,弱就一个字。

2,上传单文件大小:

115:1G/5G(装网页控件)/vip 115G
百度:1G/4G(装网页控件)/vip 20G
360:200M/5G?(装网页控件)/vip 5G
腾讯:300M/4G(装网页控件)/vip?

3,上传速度:

115:1M+/s(vip?)

百度:1M+/s

360:500k/s

腾讯:500k/s

4,下载速度:

115:1M+/s(vip?)

百度:1M+/s

360:1M+/s

腾讯:1M+/s

总结:

1,以115vip为参考,百度网盘做的还是很不错的,360就差了一些,尤其是在单个文件的大小限制上,腾讯也就容量大些。

2,百度的1块钱还是值得花的

3,心里舒坦了 🙂

utf-8编码的csv文件,用excel打开乱码,解决办法,在输出前加 0xEF,0xBB,0xBF三个char

———以下引用google资源———————

是由于输出的CSV文件中没有BOM.

什么是BOM?

在UCS
编码中有一个叫做”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字符,它的编码是FEFF。而FFFE在UCS中是不存在的字符,所以不应该出现在实际传输中。UCS规范建议我们在传输字节流前,先传输
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这样如果接收者收到FEFF,就表明这个字节流是Big-Endian的;如果收到FFFE,就表明这个字节流是Little-
Endian的。因此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又被称作BOM。
UTF-8不需要BOM来表明字节顺序,但可以用BOM来表明编码方式。字符”ZERO WIDTH NO-BREAK SPACE”的UTF-8编码是EF BB BF。所以如果接收者收到以EF BB BF开头的字节流,就知道这是UTF-8编码了。
Windows就是使用BOM来标记文本文件的编码方式的。

那么如何在PHP中输出BOM呢?

在所有内容输出之前

print(chr(0xEF).chr(0xBB).chr(0xBF));

————————引用end————————–

[ZT]涉及宣扬封建迷信 美国暴雪公司新商标注册被驳

涉及宣扬封建迷信 美国暴雪公司新商标注册被驳
2009年02月13日 14:26:08  来源:中国法院网


美国著名游戏公司暴雪娱乐有限公司向中国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将《星际争霸》新作——《STARCRAFT:GHOST》英文名称注册为电子竞

技服务等项目的商标,结果遭到工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 驳回,理由是该名称涉及宣扬封建迷信。为此,暴雪公司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撤销商评委作出的“STARCRAFT:GHOST”商 标驳回复审决定。今天上午,记者从法院获悉,暴雪公司的诉讼请求未获法院支持。

     暴雪娱乐有限公司以开发《星际争霸》、《魔兽争霸》等众多网络游戏在全球知名。1998年,该公司推出的即时战略类电脑游戏“STARCRAFT”《星际争霸》风靡全球,该游戏也成为当前世界电子竞技比赛的四大项目之一。

     而“STARCRAFT:GHOST”商标注册被驳,商评委给出的理由是,“STARCRAFT:GHOST”属于易产生不良影响的词汇,有“占星术 ”和“幽灵”的含义,属于有违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封建迷信。

     商评委认为,商标除了具有表明商品来源,还是一种具有文化宣传导向作用的载体,不能带有任何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情形。“占星术幽灵”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都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不符,如不制止则会有大量相同性质的文字商标充斥商标领域。

     商标遭驳后,暴雪公司向法院起诉称,该公司申请在游戏新闻、电子竞技服务等项目上 注册“STARCRAFT:GHOST”商标是为了在公司网络游戏服务平台Battle.net上提供相关信息和游戏服务,绝不是为了宣扬封建迷信或搞违 法迷信活动。“STARCRAFT:GHOST”是电脑游戏名称,与迷信无关,不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该公司已经在第9类商品“计算机游戏软件”上注册了 第4809949号“STARCRAFT:GHOST”商标,说明该商标具有注册性。

     此外,暴雪公司还提交了大量从百度、谷歌搜索到的网页,用以证明“STARCRAFT:GHOST”翻译为《星际争霸:幽灵》,只是游戏名称,和封建迷信无关。

     今天上午,从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暴雪公司的诉讼请求已经被法院驳回,一中院认为“STARCRAFT:GHOST”文字作为商标使用容易导致不良影响。据了解,暴雪公司已经就此案提起上诉。 (常鸣)

原文:http://news.xinhuanet.com/legal/2009-02/13/content_10813848.htm

[HIFI]手头一些设备的底噪以及音量(推力?)测试

入了音特美的er6i才发现底噪的问题,现在直推的设备多多少少都有些底噪,有时候仔细听下还真的受不了。
测试的主要是移动设备,对于pc机/ps3/xbox360等就没什么必要了。
底噪测试方式很简单,耳机插上设备,设备播放音乐,而音量是调到最低的,也就是无声。而音量测试就是看适合听音的音量大小。音质什么的不讨论,退一步说,我测试的几个前端素质至少比山寨强,不实用的我也不会测它。
下面放上测试结果,按照底噪音自大至小排列。设备不认识的,就请baidu一下或者移步google了。
1,Palm Treo 680。用2元钱的2.5->3.5MM转换头,软件是Ptunes。其实不开音乐也一样,插上就有比较大的底噪声响。但是音量开一格后(从0开始共18格),明显感觉音乐的音量比较大,比正常适合听音乐的音量还要高些,而再调小就没声音了。因此虽然底噪大,但我感觉它的推力是最好的,有推动er4的潜质
2,Creative zen stone运动版2G。也就是HP特供版,刚买的,本以为没底噪的,艾……底噪声比Treo680稍小些。音量方面,我是觉得开到3格差不多(从0开始24格),稍微觉得响一些。
3,IBM Thinkpad T43。为什么有笔记本,因为它也是移动设备阿^。^底噪声音比小石头小一些,一般听一些比较平和的音乐才能听出来。音量就比较复杂了。本来T43自己有个音量控制,我开到3格,总共好像是10多格的样子吧,还有Vista操作系统音量是24/100,使用foobar播放,0dB衰减。T43的推力应该也不错的。
4,Sony NE20LS。从这里开始,底噪的状况有了一个质的提升,不仔细听,基本听不出来的。细细“品味”之后,得出结论:声音很小,在有音乐的情况下,可以忽略。但是推力不怎么样了,音量要开到大概1/3处,才比较合适,具体多少格懒得去数了。
5,Sony PSP。这个就是神器阿,无论我怎么听都听不到底噪,我反复的拔下耳机再插上耳机,就是听不出区别。音量方面嘛和上面一个一样,也是大概1/3的地方,就可以听了。

总的来说,即使是底噪最大的Treo 680,在播放音乐以后,基本上是感觉不到底噪的,除非遇到比较安静的音乐片段。我做这个测试,也是刻意的去发现底噪,平常听的话问题应该不大。
还发现一个规律,就是底噪大的,推力似乎都比较足,而推力不足的都没什么底噪。
还有第二个规律,就是Sony设备的抗噪比较好。
这两个规律就自己YY一下吧,比较取样的样本太少了:D
好了,目前听过的就这几个设备了,以后有新的随时添加。
最后打一则广告,目前,上下班主力前端还是交给了小石头,性价比太高了,我是创新的扇子